中国酒庄网网,中国酒庄文化价值表达第一门户网站。专注服务传播中国白酒、红酒、黄酒等中国代表性酒种的中国名酒新资讯、新发展、新思维。
首届
您现在的位置:中国酒庄网 > 要闻 > 正文

2022第七届国际发酵培养基应用发展技术论坛

2022-02-16 13:46   浏览量:10133     来源:名酒庄网

  生物发酵培养基是影响产业技术水平、环境友好程度的重要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实现生物发酵培养基的稳定可控、高效生产以及绿色安全,进一步推动生物技术的创新升级、绿色低碳循环生产,需要加强跨界联合,集中优势力量,突破技术瓶颈问题。

  中国生物发酵产业协会决定于2022年3月30日在山东国际会展中心举行“2022第七届国际发酵培养基应用与发展技术论坛”。论坛将邀请行业权威专家就行业发展新趋势、产品开发新思路、应用优化新技术做专题演讲,共同探讨发酵培养基的奥秘。

  论坛期间,还将隆重举行第五届微生物培养皿艺术大赛颁奖典礼,展示精彩的微生物培养皿艺术大赛获奖作品。

  诚挚邀请生物发酵上下游产业同仁莅临本次论坛,参与交流与分享,并一起鉴赏生物科研同仁艺术创作的“微”美世界。

  一、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中国生物发酵产业协会

  承办单位: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生物发酵展组委会

  二、时间及地点

  会议时间:2022年3月30日(10:00-16:30 )

  会议地点:山东国际会展中心 2号馆现场会议室

  三、会议议题(最终以现场发布为准)

  四、拟邀参会对象

  ·氨基酸、有机酸、酶制剂、功能发酵制品、酵母等发酵企业代表;

  ·生物医药、抗生素等企业代表;

  ·培养基生产企业、销售企业代表;

  ·相关大专院校、科研单位,投资机构,行业新闻媒体等。

  五、会议地址与路线

  1、济南市槐荫区日照路1号(山东国际会展中心)

  2、自驾车:请从济南西(G3 京台高速南向)出口下高速,导航至济南西部会展中心即可,约8公里。

  3、高铁路线:济南西站距离山东国际会展中心3公里,打车 7 分钟。

 

  温馨提示应防疫要求,请实名填写个人信息,观展请携带份证原件、实名验证入场

  六、联系方式

  1、生物发酵展组委会

  联系人:卢涛、华涛

  电话:010-68396573、18602163857

  2、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

  联系人:滕武云

  电话:0717-6369701、13308609510

  3、酒店住宿/商旅服务

  联系人:李经理  

  电话:13853138191、18560218090   

  伍业旭 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

 

  报告题目:乳酸菌高密度发酵有机氮源优化及其对活性影响研究

  长期从事微生物培养基及培养基原料相关研发、生产与发酵应用技术研究工作,带领团队成功开发了高溶解度试剂级酵母浸粉、酵母蛋白胨、各类动、植物蛋白胨等有机氮源原料,针对各行业定制化开发了各种专用有机氮源,提高行业发酵效价,负责或参与相关研究项目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励2项,市级科技进步奖励1项,参与相关国家标准起2项。

  赵黎明

 

  报告题目:不同时膳食模式下的肠道微生态与健康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领军人才”(2017)、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15)、上海市曙光学者(2015)。现任华东理工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院长、创新创业教育中心副主任(兼),兼任中国轻工业生物基材料工程重点实验室主任、发酵工业分离提取技术研发中心主任、华东理工大学—恒天生物基材料联合研究院院长。担任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休闲食品加工技术分会副理事长;中国生物发酵产业协会理事、益生制品分会副理事长;上海市食品安全专家委员会委员(2020-2023);上海食品学会常务理事;上海市乳业生物技术工程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肉类加工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 Food Science & Nutrition、Bioresources and Bioprocessing、《食品工业科技》、《食品科学》、《生物技术进展》、《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等国际国内学术期刊编委。主要从事基于分离提取技术的食品药品及材料工程研究。近年来主持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承担了20余项企业横向课题研发和产业化推广工作。以第一完成人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6项(一等奖4项)。申请发明专利36件、实用新型专利6件,共计授权30件,授权美国发明专利1件。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获“十三五”轻工行业科技创新先进个人(2021);中国生物发酵行业30年协同创新奖(个人)(2020);2018年“伦世仪教育基金杰出青年学者”,2017年“宝钢优秀教师”,2015年“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个人)”,2013年“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科技创新奖-杰出青年奖”。

  徐虹

 

  报告题目:微生物胞外聚合物的调控合成与高效制备

  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材料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长期从事聚氨基酸等微生物生物聚合物的生物制造,开展了基础理论、关键技术、工程化应用的研究:(1) 建立了枯草芽孢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小白链霉菌生物合成聚氨基酸的技术体系(CRISPR 菌株改造平台,代谢工程平台、发酵工程平台),完成了聚谷氨酸、聚赖氨酸的生物合成途径解析、代谢模块改造与优化、发酵过程调控,将聚氨基酸的生物合成水平提升至工业生产规模;(2) 建成国内首条、国际规模最大的聚谷氨酸自主生产线,首次揭示了 γ-PGA 具有延长肥料释放与促进植物生长的双重机制,创造性地将其规模化应用于农业肥料增效,产品服务于国内多家大型农化企业,并牵头制订了“γ-聚谷氨酸”国家行业标准;(3)实现了聚赖氨酸的产业化生产,并协助企业推动ε-PL进入“GB 2760-2014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研究成果获授权专利50余件(其中美国专利1件),实施30件。发表学术论文16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2部。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4项,中国专利银奖和优秀奖各1项。

  陆文伟

 

  报告题目:关于益生菌与肠道微生态产业发展的一些思考

  陆文伟,博士,江南大学副研究员,国家功能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益生菌与肠道微生物,主要从事功能益生菌的资源挖掘和整理;基于肠道菌群多样性分析方法开发,聚焦不同人群肠道微生态及多样性研究,旨在开发适合我国不同人群的精准膳食及微生态制剂。​主持与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上基金、青年基金等国家级省部级项目9项。在国内外高水平期刊发表论文33篇,申请国家及国际发明专利66件。研究成果获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中国  商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项。

  刘晨光

  报告题目:电驱动策略强化微生物发酵过程

  刘晨光博士为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副教授,2011年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赴加拿大University of Saskatchewan从事访问学者研究工作,2015年加入上海交通大学。具研究方向为:1)微生物代谢:ORP改变代谢流及胁迫耐性的机理及应用;2)生物质利用:木质纤维素转化生物燃料关键技术的开发;3)细胞形态学:微生物絮凝机制及可控絮凝改造平台建立。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国博士后基金特别资助、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10余项,作为骨干成员参加国家“863”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重大项目研究工作。在Biotechnol Adv、Nat Commun、Nano Energy、ACS Sustain Chem Eng、Energ Convers Manage、Biotechnol Biofuel、Bioresour Technol、Biotechnol Bioeng等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80多篇。参与编著Springer出版·的专著1卷(Biotechnology in China III: Biofuels and Bioenergy),编著中文专著1本。获上海交通大学“SMC-晨星青年学者奖励计划”优秀青年教师奖A类计划资助。担任4个国际学术期刊的编辑或客座编辑。申请发明专利18项,授权5项。所在团队有丰富的企业合作经验,参与建设了万吨级乙醇生产装置,“自固定化酵母细胞酒精连续发酵技术”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获得上海交通大学烛光奖一等奖、青年教师讲课竞赛一等奖、全国高校生命科学类微课竞赛二等奖、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被授予了上海交通大学“青年岗位能手”、“十佳班主任”等荣誉称号。

  李啸

 

  报告题目:功能发酵制品发酵定制化有机氮源开发与应用

  李啸,博士,教授 ,中国生物发酵产业协会专家委员,享受湖北省政府专项津贴专家、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人选、湖北省科技创新战略团队成员。

  曾被授予“湖北省优秀博士后创新岗位人员”、“湖北省优秀企业研发人才”等荣誉称号。专利“酵母蛋白胨及其制备方法(ZL201310034191.9)”荣获第20届中国专利优秀奖,主持的项目“发酵用面包酵母浸出物产业化关键技术”获2017年度新疆自治区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博士期间主要从事放线菌产抗生素的发酵过程优化与放大方面的研究;博士后期间主要从事酵母浸出物的微生物营养功能及发酵调控方面的研究。

  发表科技论文50余篇;主编著作1部,参编著作1部;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6项(5项已经授权)。

  周旭波

  报告题目:氨基酸发酵有机氮源应用与优化研究

  周旭波,江苏澳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博士研究生,高级工程师,中国发酵产业协会氨基酸专业技术委员会委员,发酵工程研究会理事、专家委员会成员,长期从事氨基酸生物发酵技术研究,带领团队在氨基酸领域取得了多项技术突破,已申请专利50余项。

分享到:

上一篇:郎酒高舞“双剑合璧”,追求极致酿好酒打胜仗
下一篇:贡河国酒业中国红牌集团董事长叶志聪会见恩平市副市长岑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