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庄网网,中国酒庄文化价值表达第一门户网站。专注服务传播中国白酒、红酒、黄酒等中国代表性酒种的中国名酒新资讯、新发展、新思维。
服务消费经济 诚邀各大品牌合作
您现在的位置:中国酒庄网 > 要闻 > 正文

为什么都是“下酒菜”?| 构建 “酒 + 菜 + 景” 的流量三角形态

2025-05-06 09:43   浏览量:17489     来源:中国酒庄网

  为什么都是“下酒菜”?

  文/了之  图/网络

  刚刚送走了来自全国七个省探秘“金盆地”的网络作家们,明天起又将开启“五一”小长假模式,这期间四川金盆地集团也提前给各位准备了一份“五一”特殊礼物——金盆地新“珍品”。每逢佳节倍思“新”,也就是新的观点,新的理念,新的起点。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关于在城市营销、流量经济条件下,为什么人们看到的都是“下酒菜”,主角去哪儿了?

图片

  网红美食的“流量接力赛”

  这几年,打开社交媒体,满屏都是各地美食“C 位出道” 的消息,仿佛一场没有硝烟的美食争霸赛。先有淄博烧烤,凭借“小饼烤炉加蘸料” 三件套,成功“烤” 红了一座城。

  紧接着,天水麻辣烫接过流量大旗,以“一元串串+ 称盘” 的独特模式,在网络上掀起热潮。各地游客按捺不住,纷纷前往天水,就为体验一把被网友吹爆的麻辣烫。

  2025 年春天,荣昌卤鹅又借着美国网红“甲亢哥” 的直播东风,成功“飞” 向世界。荣昌卤鹅产品网络曝光率激增4050%,单店铺最高销量10 天猛增1000%,不少游客直呼:“这卤鹅,吃一口就忘不了!”

  从淄博烧烤到天水麻辣烫,再到荣昌卤鹅,这些网红美食看似毫无关联,实则暗藏玄机。仔细一瞧,它们都有个共同点—— 全是“下酒菜”!

  按道理,有下酒菜,就得有酒,可酒这个主角,却在这场流量盛宴里神秘失踪,各地仿佛商量好了似的,只端出“下酒菜”,玩起了一场集体“避酒秀”,实在让人摸不着头脑。

图片

  文旅局长的“变装内卷” 与主角迷失

  在各地美食火爆出圈的同时,还有一群人也在互联网上忙得不可开交,那就是文旅局长们。2024 年相关统计显示,文旅局长代言视频里,87% 都聚焦地方美食、景点,那些青山绿水、特色小吃被镜头一一捕捉,展示在全国网友面前。

  可令人费解的是,仅有 3% 的视频涉及酒类产品。酒,这个在人类社交、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的角色,在文旅局长的镜头里成了“稀客”。

  当市委书记、县委书记亲自下场代言,从“美景+ 美食” 的常规组合,到“政策+ 特产” 的全面推介,城市的每一个闪光点都被挖掘、放大。但不管宣传怎么升级,“酒” 始终被排除在外,仿佛是个不能触碰的禁忌,硬生生在这场流量盛宴里,制造出一片“酒精真空” 地带,让人不禁想问:“酒,到底做错了什么?”

图片

  酒文化传播的“自我设限”

  时间拨回到 2017 年,国家一纸“禁酒令”,如同一颗投入湖面的石子,在官场与酒业掀起千层浪。各地迅速响应,细则接连出台,一个比一个严格。

  在公务禁酒令的影响下,中国酒业协会数据显示,2024 年白酒行业广告投放量同比下降23%,曾经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的白酒广告,如今数量大不如前。但有趣的是,“下酒菜” 相关营销费用却一路飙升,增长了37%。这一降一升,对比十分明显,也反映出当下地方政府在文旅宣传中的微妙心态。

  反观国外,韩国烧酒、日本清酒却借着影视剧、综艺的东风,在全球市场实现弯道超车。

  据统计,2024 年进口酒类网络声量占比达41%,首次超过国产白酒,这对有着深厚酒文化底蕴的中国来说,无疑是一记沉重的“耳光” 。

图片

  崇州错过一次流量空窗期

  2010 年,四川崇州的一家 “刘德华板鸭店” 因为一场商标纠纷,意外成为全球媒体的焦点。

  这家店的老板,土生土长的崇州人刘德华,1980 年代就开了这家店,主打石观音板鸭。

  2004年,为保护自己的心血,他申请注册了 “刘德华” 板鸭商标,当时压根没想到,这名字会和香港巨星刘德华扯上关系。

  谁能料到,2010 年,一位刘德华的狂热粉丝来到崇州,看到这家板鸭店,瞬间 “炸毛”,觉得自己偶像的名字被 “玷污” 了,拍照举报后,刘德华经纪公司迅速介入,一场 “商标保卫战” 就此打响。媒体闻风而动,300 余家主流媒体蜂拥报道,“四川刘德华告香港刘德华” 的话题,像长了翅膀一样传遍全球,百度指数一周内像坐了火箭,暴涨 500% ,崇州这个小城,一夜之间站在了世界聚光灯下。

  可当地政府呢,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流量,表现得异常“淡定”。他们只把这事儿当普通娱乐八卦处理,忙着协调双方和解,却没意识到,这是一次绝佳的城市宣传机会。

  崇州,这座有着千年酿酒历史的小城,本可以借着这波热度,把崇州“白酒+板鸭” 的招牌打出去,说不定能借助一只板鸭在全国文旅市场率先闯出一片天。但只能眼巴巴看着流量像沙子一样,从指缝间溜走。

  再看 2025 年的荣昌卤鹅,就聪明多了。“卤鹅哥” 林江追着“甲亢哥” 满中国直播,硬生生把荣昌卤鹅送上国际舞台。

  同样是地方特产,荣昌卤鹅抓住流量,实现 “一只卤鹅带火一座城”;崇州石观音板鸭却错过黄金时机。

图片

  主角错位的本质什么?

  这样的故事,就像一面镜子,照出地方当政者在“酒+ 流量” 面前的纠结心态。宁可让 “下酒菜” 抢尽风头,也不愿让“酒” 当主角,背后藏着深深的恐惧。

  据统计,2024 年各地文旅宣传方案里,“酒旅融合” 项目占比少得可怜,不足8%。就算有,也多集中在低度甜酒、养生酒这些相对“安全” 的领域,传统白酒文化体验项目,几乎绝迹。这就好比把白酒文化的 “精华” 藏起来,只拿些“边角料” 展示,中国酒文化失去了无数“破圈” 机会。

  从文化传承角度看,酒在中国历史长河里,扮演着重要角色,祭祀、社交、文学创作,处处都有酒的身影。可如今,年轻一代对酒文化越来越陌生。原本丰富多彩的酒文化,被局限在狭小空间,难以在新时代绽放光彩。

  在流量战场上,“下酒菜” 孤军奋战,虽能掀起一时热潮,却无法构建完整文旅生态,只有让“酒” 归位,让酒文化与美食、美景融合,才能打造出更具吸引力、更持久的城市文旅名片。

图片

  构建“酒+菜+景” 的流量三角

  淄博烧烤的爆火,不只是因为小饼和烤串,背后还有啤酒的“神助攻”。当小饼、烤串与啤酒组成 “黄金搭档”,客单价提升了40%,夜间消费时长延长了2 小时。啤酒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消费升级与夜间经济的大门。数据显示,“酒+美食” 组合的复购率比单一美食高 55%,这充分证明了酒与美食搭配的强大吸引力。

  荣昌卤鹅若能借鉴这一模式,搭配当地白酒推出“卤味配酒” 套餐,线上销量有望再增 30%。地方政府应打破思维定式,让“酒” 这个主角与“下酒菜” 同台唱戏,构建起“酒+ 菜+ 景” 的流量三角形态。

  可以整合当地的美食、美酒与美景资源,推出 “酒旅美食地图”,引导游客一站式体验当地特色。还能举办 “酒文化旅游节”,将美食节、酒博会与旅游推介会相结合,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打卡,让酒文化成为城市文旅的新亮点,带动地方经济全面发展。

图片

  流量经济需要“荤素搭配”

  从淄博到荣昌,从文旅局长到市委书记、县委书记,这场持续数年的“下酒菜狂欢”,本质是一场集体流量突围。

  当曾经的“禁酒令” 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地方政府选择了最安全的赛道,却也错过了让城市特色真正“入味” 的机会。或许,真正的破局之道不在于回避“酒”,而在于学会在规则中讲故事 —— 让“下酒菜” 成为引子,让“主角” 带着文化、带着历史、带着烟火气登场。

  毕竟,在中国人的餐桌上,菜与酒本就是缺一不可的CP,就像流量经济里,规避风险与主动破局,从来都不该是单选题。

  编后语:

  本文对酒业在当下如何创新具有现实启示意义。互联网信息的快速传播、流量经济、眼球经济的到来,传统营销如何转变转型值得思考。如同买酒向卖生活方式的转变,深度体验消费场景的打造满足消费者需求,是需要在销售中重点设计策划的。

分享到:

上一篇:酒旅文化发展中心国酒研究所|海南椰岛退市风险警示 未来还有戏吗
下一篇:酒业这三张财报表,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