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庄网网,中国酒庄文化价值表达第一门户网站。专注服务传播中国白酒、红酒、黄酒等中国代表性酒种的中国名酒新资讯、新发展、新思维。
首届
您现在的位置:中国酒庄网 > 关注 > 正文

再会庄子:跨时空对话,与庄子畅谈“忘”之哲学

2022-09-23 08:53   浏览量:11387     来源:名酒庄网

  “忘记”、“遗忘”在心理学中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由于时间的变迁,主体记忆的性质程度,遗忘已故去的事情实在不足为奇,而忘记的方式亦可以不必相同,有自然的忘却和故意的忘却等等,而这些在道家学派代表人物庄子看来却别有滋味。

  《庄子》一书中,“忘”出现了八十多次,如“忘礼乐”“忘仁义”“忘其肝胆”“忘亲”“忘物”“忘己”“忘年”“忘知”“忘利”“忘心”等,涵盖了“忘”的不同层次、过程、内容以及所达到的人生境界。庄子认为“忘”,是一种使人达到与天合同的途径,也是一种精神上的追求,一种痛苦挣扎后的抉择,善于忘却的人谓之“真人”。

图片

  今天,品牌传播专家、大宗师酒文化传播者叶歌再次穿越时空对话庄子,向庄子求教关于“忘”之哲学。

  “忘”之思想论

图片

  叶歌:“忘”是庄老您《庄子》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您的重要哲学主张。能谈一谈您所谓的“忘”,与世俗的自然之忘及弗洛伊德式的“动机遗忘”有何区别吗?

  庄子:德有所长而形有所忘。人不忘其所忘而忘其所不忘,此谓诚忘。(《庄子·德充符》)

  ——解读:

  庄子的“忘”是主动的、积极的,能在不消灭客体的前提下隔离、屏蔽非相关性因素而敛纳、提升相关性因素,是个体达道的途径和方法,是自觉之忘。这种“忘”并非一时一地短暂的遗忘,而是人精神层面的超越。通过这种主动而自觉的“忘”,人得以从繁杂的世俗中解放出来,达到精神的自在。

  “忘”之境界论

图片

  叶歌:看来庄老所谓的“忘”可是一种技术活。不同人的修炼的境界不同,可以达到的“忘”的功力亦不相同,当然所对应的境界自然不同。您认为“忘”有哪几重境界呢?

  庄子:以为有物矣,而未始有封也;以为有封焉,而未始有是非也;有以为未始有物者,物我不分,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

  ——解读:

  庄子在《齐物论》中用“无是非”“无封”“无我”三重境界作出回应。他认为,人的境界有三种:第一种是“以为有物矣,而未始有封也”,虽有物我分别,但对万物同等地观照,不作思想上的区别(即“无封”);第二种是“以为有封焉,而未始有是非也”,虽对万物进行区别,但不从言论上予以是非善恶的评判(即“无是非”);第三种是“有以为未始有物者”,物我不分,“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即“无我”)。

  人要想达到这三种境界,必须要采用以道观物、以心观道的精神,齐物论、齐万物、齐物我,如此是非了了,物我同一,自达“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之境界。

  “忘”之过程论

图片

  叶歌:由此观之,“忘我”是“忘”的最高境界。那么,您认为在修炼的过程中,要达到“忘我”之境又需要经历怎样的过程呢?

  庄子:

  @忘足,履之适也;忘要,带之适也;知忘是非,心之适也;不内变,不外从,事会之适也。始乎适而未尝不适者,忘适之适也。(《庄子·达生》)

  @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吾安得夫忘言之人而与之言哉!(《庄子·外物》)

  @以敬孝易,以爱孝难;以爱孝易,以忘亲难;忘亲易,使亲忘我难;使亲忘我易,兼忘天下难;兼忘天下易,使天下兼忘我难。(《庄子·天运》)

  @有治在人,忘乎物,忘乎天,其名为忘己。忘己之人,是之谓入於天。(《庄子·天地》)

  @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庄子·大宗师》)

  @“不忘其所始,不求其所终。受而喜之,忘而复之。是之谓不以心捐道,不以人助天,是之谓真人。(《庄子·大宗师》)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庄子·逍遥游》)

  ——解读:

  庄子虽然没有明确说出来“忘”之过程,但深入分析“忘”字所连接的具体对象就能一窥端倪。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陈霞认为,庄子“忘”的过程总体上可以归纳为忘物、忘德、忘知、忘己四个方面,其逐次递进的关系是由外向内、由物到人、由身至心、由浅入深。这里的“忘物”是指脱离外界物欲的诱惑,视物不见;“忘德”是摆脱仁义、礼乐等道德的束缚,放下道德评判;“忘知”是放弃囿于成见的知识经验与智巧,有而不用;“忘己”即摆脱了形累,了然生死,忘记自身的存在,直抵道性。

  “忘我”并非把主体的“我”全部遗忘,而是在“道”的映照之下忘其所忘。《齐物论》开篇之初就提出“吾丧我”的命题。明末高僧憨山德清注:“吾自指真我,丧我谓长忘其血肉之躯也”。道家文化学者陈鼓应认为“吾丧我”是指摒弃成见之意,其中“我”指偏执之我,“吾”乃真我之意。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罗安宪认为,“吾”指一般意义上的我,而“我”是指被成见所拘、欲望所使的“俗我”“忘我”是虽存而忘,“丧我”是直接丢弃掉。虽然上述诸家释义之间存在差异,但对于道家自我的发展却有共识:“我”是复杂的,是由“执我”“俗我”“真我”等构成;同时,“我”的发展与成熟应该秉承“减”法原则,摒弃“执我”“俗我”等成分,寻求抱朴契道的真我。

  在庄子看来,人只有在忘我之后才能进阶成为圣人、神人、至人,达到“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的逍遥境界。

  “忘”之方法论

图片

  叶歌:看来要达到“忘我”之境实属不易啊,您认为要达到此种境界有哪些重要途径和方法呢?

  庄子:

  @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庄子·人间世》)

  @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庄子·大宗师》)

  ——解读:

  庄子认为,“心斋” 和“坐忘” 是精神进入道境的两种修养方法。据陈鼓应研究解读,“心斋”的修养工夫着重心境向内收——由耳而心,由心而气,层层内敛。所谓“徇耳目内通”,即使耳目作用向“内通”,达到收视返听于内的效果。而“坐忘”的修养工夫则使心境向外放——由忘仁义、忘礼乐而超越形体的拘限、智巧的束缚,层层外放,通向大道的境界。

  “心斋”修养方法,在“一志”的原则下,其步骤为: “耳止”“心止”“气道”“集虚”等修炼之功,亦即聚精会神,而后官能活动渐由“心”的作用来取代,接着心的作用又由清虚之“气”来引导。“唯道集虚”,“道”只能集于清虚之气中,也就是说道集于清虚之气所弥漫的心境中。这清虚而空明的心境,就叫做“心斋”。“心斋”的关键在于精神专一,透过静定功夫,引导清虚之气会聚于空明灵觉之心。

  “坐忘”提示人的精神通往无限广大的生命境界。如何达到“大通”的道境,这里指出了三个主要的进程:首先是心境上求超越外在的规范(忘礼乐),其次求超越内在的规范(忘仁义),再则求破除身心内外的束缚(离形去知)。可见“坐忘”的修养方法,要在超功利、超道德,超越自己的耳目心意的束缚,而达到精神上的自由境界。

  庄子的“忘我”实际上就是体性抱神、无为复朴,通过对外在物欲是非的摒弃和内在精神的纯化,回复到人的淳朴、本真状态,其中蕴含了生命的超越与升华。

  大宗师酒,文化新生

  庄子以“忘”的方式得以远离凡尘杂事,得以洞彻别物,得以站在一个新的高度上去审视这个世界,这是一次思想新生,是一代人的新生,也是一个行业的新生。大宗师酒便是站在庄子哲学思想高度,蕴含中国文化精髓的时代结晶,为酱酒行业带来了文化新生。

  大宗师酒将“忘”之哲学运用贯通,摒弃虚假、浮华、暴利,倡导做真人、做真酒,以“真诚奉献,善待大众,美好分享”为职责,体现了归真、至善、臻美的价值追求,是以美酒敬仰先贤,以感恩回馈社会的生动实践。

  大宗师酒由“悦鉴、天鉴、地鉴、心鉴”4款精品系列组成“3+1矩阵”,结合庄子“人为本、天造物、地承根、心至上”的思想,赋予构成产品阶梯级的消费市场布局,以实现全民喝好酒、享好酒的初心。

  酱香精酿与中国文化同源表达,大道思想与美酒酿道本真对话。经济界专家李后强、酿酒大师李家民、书法大家侯开嘉、品牌传播专家叶青等共同赋能。大宗师酒回归原点、回归大道,返璞归真,演绎精神世界情感的“真善美”。

  大宗师酒,东方醉美酱香酒。

  国酒传播

分享到:

上一篇:酱酒行业首份企业内控标准背后,郎酒追求极致品质的决心多大?
下一篇:饮酒难舍的是真情,一杯敬自己一杯敬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