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庄网网,中国酒庄文化价值表达第一门户网站。专注服务传播中国白酒、红酒、黄酒等中国代表性酒种的中国名酒新资讯、新发展、新思维。
服务消费经济 诚邀各大品牌合作
您现在的位置:中国酒庄网 > 要闻 > 正文

白酒降度潮,果酒行业人士究竟如何看?(上)

2025-07-11 14:44   浏览量:29519     来源:果酒洞鉴

  文 | 果酒洞鉴团队

  最近,白酒降度成为大家关注的一个焦点:

  五粮液宣布准备于9月推出29度五粮液·一见倾心,泸州老窖宣称已开发出了一款28度国窖1573,水井坊也计划推出38度以下产品,洋河则已推出了33.8度微分子产品……

  各大名白酒企业争相推出低度产品,降度俨然已成为行业的一个风潮,也使得白酒行业围绕“低度化”的讨论持续升温。

  不少白酒企业将降度视为突破市场瓶颈、拥抱年轻化与国际化的战略方向。然而,也有观点认为,盲目追求低度化不仅难以实现白酒产业的长远发展,年轻的消费者本来喜欢追新、尝鲜,仅靠降度难以满足年轻人多变的需求。反而,可能危及白酒的核心价值与文化根基。

  那么,作为低度酒赛道的果酒行业人士,是如何看待白酒降度这个现象的呢?《果酒洞鉴》团队采访了多位果酒行业人士,今天推出上篇,7月15日推出下篇,敬请关注。

  林仕莹:白酒降度,对果酒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林仕莹(广州市顺昌源酒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优梅说青梅酒品牌创始人)

  其实白酒降度源自广东,广东最早的古棉醇就是29°。从白酒的维度来讲,白酒降度对口感是没有什么太好帮助的。实际上来讲,白酒目前降度只是酒厂为了拉拢年轻人而想出的一个办法,他们对老客户放下不管,想开新客户,想开新渠道,包括即时零售渠道等等,就是酒厂的一个应急,为了在新形势下自我解救而想出来的一个方向。对整个酒行业来讲,白酒的降度,从健康的角度,会吸引一部分人群去饮用这个低度的白酒。但是中国白酒几千年的文化,应该来讲很难实现他们的一些想法,我觉得对白酒降度的这个解救办法应该也起不了什么作用。对果酒更加没有影响,我认为还是各是各的,它总不可能降到十度啊,对吧?所以,它对果酒的影响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陈静逸:白酒降度,其实是在帮果酒或者泛果酒引流

  陈静逸(四川宝耳食品有限公司创始人,宝耳制造品牌创始人)

  我非常赞同白酒产品触达更细分的人群,不管是通过联名还是降度。

  单从白酒降度本身来说,作为年轻女性,我周围非专业朋友圈除了通过这两年主流媒体而认知到茅台外,普通消费者基本对剩下的白酒品牌没有任何基础认知。包括我自己三年前,也仅是因为作为四川人,也仅能知道五粮液。所以,目前的表象是白酒品牌要让非白酒消费者认识到自己,不管是通过短剧、联名,还是通过触达细分人群的明星和IP。因为在没做比较难的深层触达前,让不了解的消费者认识到这个品牌是专业玩家心中很不错的品牌,已经完成了很大一步。

  但是白酒行业,我个人觉得其实是结构性问题,即白酒的消费场景实在对非专业人士比较有限:调酒不如伏特加干净;玩重口文化又不如威士忌、龙舌兰有调性;约会和年轻人聚会场景宣传实在太牵强;新型场景比如露营、音乐节、独酌等又不太靠边。这些深层次触达,需要非常细节的公关策划能力。在没有深入下去之前,白酒降度,其实是在帮果酒或者泛果酒(即只要不是白酒的威士忌、清酒等)引流,类似这个圈子最老派的代表都开始淡化自己边界了,各位old school也不必再坚持了。实际上,当年日本威士忌能够在苏格兰威士忌历史文化烙印和鄙视链这么强的情况下,还能异军突起,现在直接在价格上甩掉苏格兰威士忌,就是在差不多的文化场景下。

  我觉得,白酒降度对果酒行业除了积极影响外没有任何负面影响。

  作为果酒精准受众人群之一,我周围的朋友圈不会因为降度去购买根本不需要的产品。白酒因其口味限制、场景问题,基本仅限于商务接待。也就是说,对于不喜欢白酒的年轻人,喝白酒除了打台面、陪老年人、领导要求,其他时候本来就比较排斥这个带有服从性测试的产品。特别是这次禁酒令的宣传,从市场价的角度上来说,年轻人把白酒与服从性测试挂钩,是白酒企业非常大的一次公关危机。但这个也对商务接待的果酒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即正统不变的白酒都开始出延伸产品了,本来只喝白酒的人群难道不应该尝试下新的果酒?这也是推动果酒高端化很好的一个窗口,因为老钱old money 都已经松口了,新一代产品立刻可以跟上。

  其实压力反而是给到老白酒品牌的,建议学习安踏,直接收购年轻人可以接受的品牌(即国际化、年轻化的品牌),而不是强行开副品牌。从市场上看,强行开副品牌,基本都会被过强的主品牌影响,比如李宁、邦威、360等还是只能深陷国风,只能刷刷存在感而已。

  李俊伟:白酒降度为果酒留下战略机遇窗口

  李俊伟(陕西蓬崃酒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从产业经济视角审视,白酒降度潮背后存在三重深层逻辑:

  经济周期驱动:白酒度数与经济景气度呈现历史性负相关。经济高速增长期(如2010-2020年)高端高度酒繁荣;经济下行期则低度平价酒崛起。当下白酒降度本质是高端消费回落大众市场的适应性策略。典型案例是1989年名酒滞销期,古井贡酒将60度产品降至55度,价格从48元砍至20元,通过“降度降价”打开大众市场。

  年龄结构迭代:酒业话语权正从60后向Z世代转移。年轻人追求“轻饮微醺”而非“拼量醉酒”,口感友好度与健康性成为核心诉求。五粮液已成立“年轻化专班”,从度数、外观、容量、定价等多维度重构产品体系;酒鬼酒推进“低度、低端、小酒”战略;洋河微分子系列更打出“低度不淡,醒酒更快”的健康牌。

  价格带重构:低度酒成为名酒企价格下沉的“安全通道”。当前主流低度产品普遍定位200-700元价格带(如38度国窖1573售697元 vs 52度版957元),既避免高度酒直接降价损伤品牌价值,又能填补“千元高端”与“百元光瓶”之间的腰部真空。这种价格向低策略实质是经济下行期的市场防御手段。

  我认为,白酒降度是存量竞争时代的求生反应,但若持续下探至20度以下,将模糊品类界限,最终侵蚀白酒的核心价值护城河。白酒企业需在“降度”与“守魂”间寻找平衡点。

  白酒降度潮看似对果酒行业形成挤压,实则加速了低度酒市场的品类分化。白酒企业在28度以下市场将遭遇品类身份危机,这为果酒留下战略机遇窗口。真正的胜负手不在于酒精度数字的角逐,而在于谁更能代表新一代消费者的生活方式选择——白酒的低度化本质是传统权威的妥协,而果酒的本质是自由多元的生活主张。

  当白酒巨头在降度技术中艰难平衡风味与酒精度时,果酒行业应全力聚焦自己的核心战场:用技术创新守护风味独特性,用场景创新构建消费仪式感,用文化创新传递生活价值观。最终在低度酒饮的版图上,果酒将不再是白酒的替代品,而是一个与威士忌、葡萄酒并肩的独立王国,以鲜明的口感标识和文化基因赢得不可动摇的一席之地。

  秦翔:白酒单纯降度并不能满足年轻人的多元化需求

  秦翔(浙江绍兴古越龙山果酒有限公司总经理)

  白酒行业集体“降度”是市场倒逼的必然选择,但单纯降度并不能真正解决白酒年轻化和国际化的核心问题。

  我认为,白酒降度是一把“双刃剑”。 

  传统白酒(52°-60°)的高酒精度和辛辣感劝退了许多年轻消费者,降度后(如28°-38°)口感更柔和,更容易被新用户接受。Z世代更看重风味创新(如果味、气泡)、低糖健康、高颜值包装等,单纯降度并不能满足他们的多元化需求。白酒降度是行业的一次重要尝试,但若仅停留在酒精度调整,而不解决风味单一、品牌老化等问题,很难真正赢得年轻消费者。

  相比之下,果酒在口味、健康、社交属性上的优势仍然明显。

  短期内,白酒降度对果酒市场的冲击有限,但长期来看,可能带来以下影响:消费场景重叠,竞争加剧。白酒品牌资金雄厚,营销攻势(如综艺植入、网红带货)可能挤压果酒在年轻消费者心智中的份额。部分低度白酒可能添加果味(如梅子、柑橘)以迎合年轻人,与果酒形成直接竞争。影响大小取决于白酒企业如何定位低度产品。若仅作为高度白酒的补充,冲击有限;若全力转向年轻化、果味化,则可能对果酒形成分流。

  白酒降度后仍是粮食烈酒,而果酒可强调天然发酵、无勾兑的健康属性,强化“健康+天然”主打“0添加”“低糖低卡”,吸引养生年轻群体。同时加大风味与品类创新,开发更多小众水果酒(如荔枝、杨梅、桑葚等),避免与白酒的同质化竞争。白酒虽然降度,但仍偏“男性化”,果酒可强化闺蜜聚会、微醺夜话等女性社交场景。

  郭怡菲:白酒降度并不能解决白酒滞销这个核心问题

  郭怡菲(四川泸州顺成和庄园酒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我认为,现在的白酒降度并不能解决白酒滞销的这个核心问题。因为白酒滞销的核心并不是出于在酒产品本身,也不是因为度数太高,而是因为白酒作为一个文化符号,它背后象征的这种文化是现在年轻人所不喜欢的文化。比如说酒桌文化,还有职场的规训,这些一时半刻无法通过降度这种事情来达到转变的。

  白酒降度不会对果酒造成一个直接的影响,因为即便白酒降度,降度的区间还是在20°以上30°以下,而这个空间并不是果酒的空间,如果我们只是单独讨论度数的话。

  果酒的空间,一般都是在几度到十几度这样的一个区间里面,这是其一。其二,白酒背后所象征的意义和文化,与果酒背后所象征的是完全两个东西。白酒更多的是一种比较传统的,甚至有一些迂腐的形象,而果酒却是非常年轻的、新兴的、洋气的。反而是果酒会更加的去切中年轻人的心头。

  如果说有影响,那么我只能说它是在低度酒的范围里面有影响。但是到最终,要看果酒也好,白酒也好,各自在市场上是怎么去宣传的。白酒太过于依赖过去的成功的市场经验,而还在用过去的打法去打今天的市场的话,他是没有办法跟年轻人互动的。而相对于此,现在的果酒很多生产商,更多的是年轻的、创新的,他可能在面对市场的时候会更符合年轻人的一些想法。

  吕秀敏:白酒降度,果酒行业需以“强化优势、错位竞争”应对

  吕秀敏(峨眉山市峨眉仙酒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峨眉仙品牌创始人)

  白酒降度是行业转型的必然尝试,但单纯降度难真正“年轻化”。

  白酒降度虽能短期匹配年轻群体低酒精偏好、拓展新场景及填补腰部市场,但未解决年轻人排斥白酒的核心矛盾(辛辣口感、传统场景与轻松社交文化脱节)。且过度降度易导致风味流失、工艺壁垒弱化,甚至模糊“白酒”身份,可能沦为同质化产品。

  因此,白酒降度对果酒行业是“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双刃剑。

  短期看,低度白酒通过客群分流(吸引原果酒消费者)、价格带渗透(小瓶装切入果酒轻社交场景)加剧竞争;长期看,白酒企业对低度酒的市场教育将推动整体低度酒市场扩容,同时倒逼果酒行业加速创新(如强化差异化、技术升级)。

  在这种情况下,果酒行业需以“强化优势、错位竞争”应对。

  果酒应锚定天然健康属性(突出“原果发酵”“零添加”)、深化风味创新(开发小众果味或复合产品)、绑定年轻化场景(露营、独酌等),并通过即时零售、跨界联名等方式精准触达用户,避免与低度白酒陷入同质化竞争。

  【行业联动】

  寻找果酒新势力:大赛赋能产业创新

  正如以上果酒行业人士所言,果酒与白酒虽同属酒饮,但发展路径和核心价值迥异。果酒行业正凭借其天然低度、风味多元、健康时尚的特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尤其是年轻群体和国际市场的关注。其创新活力与增长潜力,正成为酒类市场不可忽视的新势力。

分享到:

上一篇:连续两场演唱会燃爆西南!郎酒如何撕开酒业“情绪经济”缺口
下一篇:盛唐葡萄酒2025《蓬莱海岸葡萄酒产区课程》广州站再次开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