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庄网网,中国酒庄文化价值表达第一门户网站。专注服务传播中国白酒、红酒、黄酒等中国代表性酒种的中国名酒新资讯、新发展、新思维。
首届
您现在的位置:中国酒庄网 > 特别推荐 > 正文

黄酒的春天在哪里?

2019-12-12 10:10   浏览量:11149     来源:佳酿网

  在近期举办的第25届绍兴黄酒节暨“一带一路”中国(国际)黄酒产业博览会上,绍兴市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酒业协会联合授予绍兴市“中国黄酒之都”称号。

  立冬开酿之际,绍兴黄酒首次以产区之名集体亮相,带头布局未来黄酒产业发展,向世界展示其特有风味之美,是否昭示黄酒的春天正向我们走来?黄酒的桎梏和“瓶颈”到底在哪里?

  绍兴黄酒的荣誉与“尴尬”

  绍兴黄酒又称绍兴老酒,是中国酿酒史上最悠久的酒种,已历经数千年的传承发展,有“天下黄酒源绍兴”之说。2500多年前,越王勾践在投醪河边犒赏三军、开启春秋霸业;东汉时期,随着鉴湖流域的形成、水质的改善和酿酒工艺的完善,绍兴黄酒的品质、口感和地位不断提升;唐宋期间,李白、杜甫、孟浩然等著名诗人,与绍兴黄酒一起,留下了独特的诗酒文化;明清期间,绍兴黄酒进入全盛时代,素有“越酒行天下”的美誉,在清朝时,绍兴黄酒更是被评为全国十大名产之一。民国时期,绍兴黄酒先后在万国博览会、西湖博览会等国际展会上斩获金奖,声名远播海内外。新中国成立后,绍兴黄酒作为国宴用酒和国礼,多次出现在日内瓦会议、中美建交、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G20杭州峰会等重大国事和主场外交活动中。同时,在1952年、1963年,绍兴加饭酒分别被评为全国“八大名酒”和“十八大名酒”之一,1979年,更是获“国家名酒”称号,由国家经委授予金质奖章和奖状。

  应该说,绍兴黄酒记录着金戈铁马的风云岁月,也与绍兴的水乡文化、书法文化、唐诗文化、青瓷文化、师爷文化等文化标志相互融合,形成了独一无二的黄酒文化,构成了越文化的重要内涵。

  但时至今日,绍兴黄酒早已失去了名优酒的话语权,沦为了浙江、江苏、上海等江南地区的区域酒,甚至是中低端酒的代名词。而营收位列一、二、三名的古越龙山、会嵇山、塔牌,也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1、古越龙山是中国黄酒行业第一家上市公司,拥有国家黄酒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黄酒博物馆,以及聚集2名中国酿酒大师、3名浙江省酿酒大师、20余名国家级黄酒评酒师的酿酒师团队,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绍兴黄酒酿制技艺的传承基地。目前,年产黄酒17万千升,是G20杭州峰会保障用酒和第二届、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接待指定用酒。

  近年来,古越龙山发挥“龙头”引领作用,大胆创新工艺和口感,在全国化道路上带头冲杀市场,取得了一定效果。尤其是率先运用“提价”+“高端化”策略,不仅推出定价高达1959元的国酿1959,还于6月份对四款主力产品进行提价,其中480ml*12库藏六年、480ml*12盒装库藏六年、480ml*12中央库藏金五年、500ml*12库藏原酿的出厂价分别由192元/箱调整到210元/箱、228元/箱调整为246元/箱、190元/箱调整为208元/箱、200元/箱调整为218元/箱,这让业内看到了黄酒摆脱低端、做大品牌的雄心壮志。

  总的来看,古越龙山进军全国的大声量,让黄酒的声音变得更加响亮,也对古越龙山的品牌提升起到了一定作用,全国部分省市黄酒品牌只认古越龙山,就是最好的明证。

  但品牌的提升并非一朝一夕,而是久久为功的过程,这样的步伐在短期内对销量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据古越龙山三季报显示,公司1—9月实现营收12.63亿元,同比下滑0.9%;实现净利润1.2亿元,同比增长4.66%。从销售收入来看,国内仅第二大销售市场上海地区收入同比增长10.83%,最大销售市场浙江同比下滑6.85%,第三大销售市场江苏同比下滑1.62%。从产品看,中高档酒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52%,普通酒则下滑6.36%,酒类产品销售整体下滑了0.37%。

  这不理想的成绩,让准备推出“不上头”黄酒——国酿2.5的定价,有了更多思考。对此,古越龙山领导表示:“我们说不上头的酒到底是走高端路线几百块的,还是接近一百块的,可能这也是一个要思考的问题。如果说不上头的酒做出来也卖五六百一瓶的话,可能喝的人又很少,又做不出量。我们作为黄酒产业也要反思,要走大众化之路,不能低的太低,高的太高。”

  2、会稽山是绍兴另一家上市黄酒企业,创建于1743年,年产黄酒8万吨,有中国黄酒“活化石”之称,建成了国内首条集“自动化、信息化、清洁化、标准化”于一身的黄酒智能化酿造生产线,成就了“传统工艺、现代装备、智能控制、绿色精酿”酿酒新业态,走出了一条“传承与创新融合发展,创新顺应时代潮流”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与古越龙山不同,会稽山一直定位做适合绍兴原汁口味的黄酒,其市场向外拓延的力度,也相对较小。据记者调查了解,其实在绍兴消费者的印象中,会嵇山才是口感最好、最正宗的黄酒。

  另外,会稽山在品牌建设上,主要是顺应消费场景变化,做好自己的黄酒“熟”文化。具体分为三个类别:第一,工艺成熟。成熟的工艺加工具上的创新变化;第二,成熟人喝的酒。黄酒是成熟人喝的酒;第三,熟人间喝的酒。在请客送礼中即有低端大众酒,也有定价上千的兰亭黄酒。

  但受黄酒“存量市场”竞争的大环境影响,会稽山上半年营收5.53亿,也同比减少了5.18%,净利润0.67亿元,同比减少20.06%。

  3、塔牌绍兴酒是新中国第一批出口的传统民族产品。上世纪90年代,由单纯的外销贸易商转型为工贸一体的黄酒实体企业。先后荣获“中华老字号”、“中国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等殊荣,是传统手工工艺绍兴黄酒酿造示范基地,年产量达6万多吨。

  2014年,塔牌推出了不添加焦糖色的“本酒”,以“五本”为卖点:其一,采鉴湖源头水与上乘太湖糯米,精选本地酒材,谓之“本地”;其二,由泰斗级酿酒大师掌耙,恪守传统,原生态酿造,谓之“本真”;其三,储于诸暨陈年陶坛,纳存天然陈香,谓之“本香”;其四,入瓶无勾兑,彰显自然原味,谓之“本味”;其五,丽质天工自成,无任何添加,谓之“本色”。

  塔牌未添加焦糖色黄酒的差异化“本酒”路线,颠覆了市场上已有黄酒的概念,为黄酒行业的横向发展提供了一个方向,使塔牌步入了“无添加”时代。

  从目前来看,在古越龙山、会稽山等龙头企业营收下滑的大趋势下,据塔牌披露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其营收达4.5亿,较去年同期的4.3亿元略有增长。而保持增长的原因,则得益于高端“塔牌本酒”系列酒的推广和电商公司的发展。

  不难看出,古越龙山、会稽山、塔牌这三家企业发展路径,可谓各有千秋,其成绩也不尽如人意,其他企业,如孔乙己、女儿红等,在“龙头”不兴的状况下,也难有大的作为。所幸,目前绍兴黄酒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古越龙山、会稽山、塔牌等三家企业的产量、销量和利润分别占全市行业的74.7%、82.1%和85.9%,这让业内看到了绍兴黄酒供给侧改革高质量发展的前景。

  黄酒日子都不好过?

  除了绍兴黄酒如此,全国其他黄酒又如何呢?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另一家黄酒上市企业上海金枫酒业。作为时尚黄酒的代表,金枫曾是超过古越龙山和会稽山的“老大”。2008年,上海糖业烟酒集团旗下的上市公司第一食品,经过资产置换,变成了以黄酒为主营业务的金枫酒业。2009年,金枫酒业营收9.44亿元,净利润1.46亿元。那一年,古越龙山营收7.41亿元,净利润7650万元,会稽山营收6.39亿元,净利润9545万元。

  2016年,金枫酒业在销售上采取激进的手段,期望再现“老大”荣光,其销售费用率保持在了20%左右,比古越龙山平均高出3个百分点,比会稽山平均高出8个百分点。然而销售却不亮眼,营收依然处于一路下滑的状态。

  2019年上半年,从金枫酒业财报来看,其营收3.49亿元,同比减少12.11%,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0.17亿元,同比减少40.96%。

  金枫日子不好过,那么其他呢?据中国酒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全年,纳入到国家统计局范畴的规模以上黄酒生产企业115家,其中亏损8个,企业亏损面达6.69%。另外,2018年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完成销售收入167.45亿元,与上年同期增长5.42%;累计实现利润总额17.24亿元,与上年相比同期下降7.20%;亏损企业累计亏损0.3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66.37%。

  可见,黄酒整体利润收缩和企业亏损的现象仍比较明显。但对未来仍充满希望,据了解,今年黄酒节不仅有古越龙山、会稽山、上海金枫、沙洲优黄、女儿红、老恒和、塔牌、即墨黄酒等中国龙头企业,还有福建红曲酒、河南南阳等极具地方特色的黄酒企业踊跃参与。博览会还首次在主厅设立“境外产品展区”,日本、中国台湾等地的产品酒也进行了展示。

分享到:

上一篇:第十五届酒博会将于2020年3月在泸州举办
下一篇:从酒类心智“定位战”看白酒酒庄